摘要:具体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垄断所产生的低效率和高价格、资产价格上涨和泡沫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等,这都是当前通胀所面临的具体压力。 ...
再比如,金融业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等,能不能找到符合国情,符合现实的一个路线图?现在,有些人把10年前入世时所做出的承诺当成我们开放的底线,承诺肯定不是底线,因为10年前作出的承诺,是按照10年前的国力做出相适应的开放的决策,10年后,现在的中国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国力已经大大提高了,所以我们的开放度也应该大大的提高。
这对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来说,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治理各种污染都是难题,如果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就能省出精力来治理更多的其他污染。
但是这一结论并未得到科学家的一致赞同。的确,碳减排在欧美已经成了一种生意。这些私人的利益集团同时拥有西方最大的媒体,例如CNN等,它们能通过宣传使大众相信,整个世界都处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威胁之下。减少碳排放,也有着美欧之间在新技术领域、货币主导权等方面的竞争。实际上,欧美的金融机构手中已经握有许多碳排放指标,如果不鼓吹低碳,不强行推行碳排放额度,它们这些指标就卖不了钱。
美国的金融家们想在未来建立一个数万亿美元的碳排放额度交易市场。最后,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进口大国,而且进口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这样就使中国的对外依赖性加大了,从而相对缩小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回旋余地。来源: 东方早报 进入 梁小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曼昆 自由放任 。
民众去闹事就不必追究了,他们本来就是无知的。历史不是几个人的行为就可以改变的。在需要抑制经济时,可以提高这种存款的利率,抑制商业银行贷款,减少货币供给。主张国家干预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前年诺奖的获得者克鲁格曼和一大批美国经济政策的决策者萨默斯、格林斯潘、伯南克等都属于这一派)。
但贪婪是人的本性,华尔街金融公司的激励机制也不在政府管理的范围之内,对金融衍生产品管到什么程度也难适度。马歇尔时代讲供求规律,讲需求弹性、价格弹性,现在不也同样要讲吗?作为经济学教科书,当然应该包括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
现在人类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只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就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这一来是由于政策实践比理论分析要复杂得多。这些内容现在仍在经济现实中起作用,没有过时。
这与历来写教科书的原则是一致的。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再过几十年也没有一致的见解。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微观经济学中各派都同意的共同内容更多一些。华尔街的精英们是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尚待讨论,教他们的人没有责任却可以肯定。
这本第六版,微观部分几乎换了所有的案例,基本内容并没有重大变动,这说明了经济学内容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主流仍然是新凯恩斯主义,所以,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是以新凯恩斯主义思想为宗旨的。
曼昆用这本书向学生介绍经济学,没什么不合适的。作为为政府出谋划策的高参比作为学者要复杂得多。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为大一新生开的,课还未上完就反对,不仅无知,还有些可悲。年轻人要创造历史,还是老老实实地从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开始吧。正如吃了砒霜,百病皆无,但人不也死了吗?即使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不能为金融危机负责任。这次金融危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华尔街的贪婪与政府对金融衍生品监管不力。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格林斯潘刺激经济的低利率政策,低利率引发的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危机。同样,他们犯了错误,甚至犯了罪,与我教的经济学也没关系。
那些在华尔街闹事的民众和在哈佛罢课的学生都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及其配套的无产阶级专政,真应该让他们到现在还实施这种制度的国家去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看他们选哪一种经济制度。二来政策的基础以一种理论为指导,但往往从现实复杂的政治与利益出发,也不一定与这种理论完全一致,有时往往与理论背道而驰。
这本第六版,微观部分几乎换了所有的案例,基本内容并没有重大变动,这说明了经济学内容的延续性与稳定性。那些享受市场经济硕果的民众和哈佛学子看到市场经济的一点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制度,真是太忘恩负义了。
哈佛一些学生的罢课,我认为只是一些愤青的行为艺术,不足为奇,也算不上什么重大事件。作为学者,曼昆还是太简单、太天真了一点。
历史不是几个人的行为就可以改变的。曼昆也是新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去年已出了最新的第六版(中文第六版将在明年一季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都是如此。
他是哈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每年有近千人选他的课。作为初学者的大一学生,以后可以有他们各自不同的认识,也可以青睐不同的流派,但在刚入门的时候还是要了解这些基本内容的。
曼昆的冤就在于他并不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华尔街有民众在示威、游行、闹事,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给他们带来危害。
这一来是由于政策实践比理论分析要复杂得多。闹事的民众和罢课的哈佛学子都是从这种理念出发的。
也许有些学生罢课是因为十几年来老讲这套,有些过时了。但作为一门科学,总有一些基本内容是不变的。任何一个学者要投入政治都无法再以学者的身份出现,由学者转变为官员有一个痛苦的过程。经济是有起有落,不可能一直繁荣,总是艳阳天,但政府要制造持久繁荣,于是就用政策去刺激经济。
还没有学就先入为主,这未免太想当然了。理论是既想到短期,又想到长期的,但政府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问题。
马歇尔时代讲供求规律,讲需求弹性、价格弹性,现在不也同样要讲吗?作为经济学教科书,当然应该包括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哈佛的学子还没有学过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把曼昆打入自由放任经济学家,显然是冤枉了他。
应该说,经济学要不断进步,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计划经济是死路一条,市场经济才是人类共同的繁荣富裕之路。